陈光标,栽在罪与罚边缘的昨日黄花
华癸,南都观察特约作者
全文1900余字,读完约需4分钟
财新与网易给出巨幅的调查报道,起底陈光标,揭露了给予他支持的政商关系已经崩溃,他的公司因此丧失了市场议价能力,转发包工程的牟利方式已经枯竭。在政商关系网络的崩溃之后,陈光标以慈善为名欺诈的事迹被逐一证实,挂着慈善招牌勾兑政商的模式破产。
但是,陈光标在随后趁势炒作,以发布会为名继续他熟练的欺诈手法,也是让很多人产生疑问:既然说他落幕了,倒掉了,何以他还在?是不是这波调查报道对他没有伤害?更进一步的担忧是,他会否还能继续以慈善为名伤害慈善公益界?他是否总能得逞?
在详细回答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问题前,可以得出的一些判断是:财新网易掀起的这轮新的倒陈舆论,对他产生了实质性的伤害,他成为一种舆论的负资产,这让他的炒作反弹至自身。那种不管以何种方式营造的政商关系网,不可能再继续庇护陈光标。
陈光标尽管还走在他表演的路径依赖上,但他的舞台已经被抽取,“首善”光环变成“首骗”紧箍咒,也已经并将持续发挥约束作用。他的发迹历史已经过去了,他给人的所谓在场感,只是一种假象,属于落幕的回光返照。舆论的厌倦正在将他推进无足轻重的边缘角落。
从舆论制造的角度看,网易与财新报道给陈光标的致命打击,是往舆论场中灌注了“首骗”这个完整信息与新的身份标签。这一新的命名将伴随着互联网的搜索结果广泛流布,也将给继续炒作制造难以逾越的障碍,凡是继续利用陈的,都将成为骗子一类的角色。
财新调查维护了慈善公益界最得力的地方,是一一证伪陈光标号称捐建的学校等捐赠标的物。整个查证过程囊括了官办慈善与民间公益的各大基金会,他们借此机会,全都成为陈光标诈骗式慈善的证人。这其中表明的是,整个慈善公益界明确拒绝与陈光标有任何关联。
慈善界对陈光标的普遍厌憎,在于后者用虚构的、虚假的慈善加诸真正的慈善界别,令慈善界无端卷入本质上与它们毫无关系的长期炒作中,致使名誉受到连带损害。最新的舆论业澄清了这个事实,陈光标所行的是炒作欺诈,是为政商勾搭创造资格,而非真慈善。
效用隐晦不明、靠糊里糊涂才能“心领神会”的官商勾搭方式,因为靠山的落马快速断裂,从根本上动摇了陈光标的盈利模式。负债、官司等更加重他资源的枯竭进度,否则他也不会走减肥代理等旁门左道。陈光标真要做生意了,这就意味着他真的完了。
从他短暂的合作方、相信是给媒体深度爆料的对手披露的情况看,陈光标无论在其盈利能力、实际负债以及关系网络,面临三种穷途末路:要么盈利能力枯竭,要么实际负债倒逼,要么关系网络沦陷,它们从陈光标炒作的支撑点,变成他背负的沉重负资产。
考究一个骗子的下场,一般都不是骤然消失的,而是有个转折的过程。催生这个转折的,往往来自于官方与民间对这个骗子的重新命名及定位。政府最常用的命名手法,就是治罪,将骗子纳入罪行当中。这是立竿见影的重新标签化,骗子会被即刻击倒。
在这一点上,很典型的例子是奇门遁甲术行走惯常的王林大师。其结交政商名流,靠的就是骗术,而后再利用收集的资本牟利其他。王林大师的倒掉,表面上来自于其政商关系因为揭露而解体,更关键是其卷入谋杀案。自此而后,大师王林止息于江湖,再无可能翻身。
参考王林大师的倒掉,陈光标面临类似局面,一是以其门客行走身份维持的政商关系已经崩溃,二是因为私刻180多枚公章的未了事宜处在了刑事犯罪的边缘。前者令陈光标丧失庇护,后者则有可能让他有牢狱加身。在这个时候,说陈光标“落幕”,并非虚言。
陈光标再无可能继续危害慈善的声名,因为在自身难保的境地下,他没有动力、没有资源甚至没有心计再去折腾慈善业界,因为处在急剧坠落情境下的他,无法再从虚假慈善中捞取任何好处。骗子在成本上是不折不扣的精算师,不会做偷不着鸡反蚀把米的买卖。
还要注意的是,陈光标变身为减肥产品的代理商招募,这个模式是流行很广的营销类欺诈术,它类似一种金字塔式的传销欺骗,收取加盟费而后跑路(哪怕接踵而来的是官司)。这是陈光标利用所谓“首善”招牌进行变现的最后招数,属于饮鸩止渴,显见其穷途末路。
另外,财新报道提供了陈光标与丁书苗的关系,调查陈述他或乘人之危拿走丁书苗的巨额财产。如果是真的,这近乎一种黑吃黑。对陈光标而言,这可能隐含着也许不明朗但足以致命的潜在危险。欺负慈善业、欺诈民意都可以一笑而过,但黑金恐怕很难吞得安稳。
很多人也许说,即使陈光标被证实是骗子,但还有很多人言辞含糊地支持他。实际上,对吃瓜群众来说,他们并非支持某个骗子,而是乐见骗术被激活这个事实,好让他们有戏可看。至于那个骗子是陈光标,还是王林,还是别的什么人,他们从来不会真的在乎。
综上所述,财新所述“首骗”陈光标,随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政商关系网一起崩解,他正处于粉碎性存在的最后瞬间。他游荡在私刻公章的罪行边缘,正用惯犯搜集最后一批受害人。从这些角度看,被遗弃的陈光标,已经堕落深渊,不必将他最后的尖叫误认为是歌唱。
关联阅读
· 本文由南都观察(ID:nandugongyiguancha)特约作者华癸撰稿,转载请注明出处
· 转载需添加白名单,请文末留言公众号及ID,并文前标明作者及来源、ID
南 都 观 察
Narada Insights
观察 | 思索 | 行动
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思想平台
· 投稿及合作请发至邮箱:guancha@nandu.org.cn 或后台留言联系编辑